指南与共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

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 http://m.39.net/pf/a_4672100.html

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年版)

原创中国癌症杂志中国癌症杂志5天前

引用本文

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.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年版)[J].中国癌症杂志,,31(6):-.

主编简介

向 阳,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,首批协和学者特聘教授。担任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执行委员及第19届执行主席、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妇产疾病整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、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、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、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。

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年版)

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

[关键词]?妊娠滋养细胞疾病;诊断;治疗

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

(年版)

编写专家

主 编:

向阳 中国医医院

副主编:

尹如铁 医院

秘 书:

蒋芳 中国医医院

主要编写人员(按姓氏笔画排序):

万希润 中国医医院

李小平 医院

李秀琴 中国医院

李清丽 医院

杨开选 医院

杨隽钧 中国医医院

张 新 医院/医院

张国楠 医院(电子科技大医院)

姜 洁 医院

钱建华 浙江大医院

鹿 欣 复医院

程晓东 浙江大学医院

谢 幸 浙江大学医院

妊娠滋养细胞疾病(gestationaltrophoblasticdisease,GTD)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,包括良性的葡萄胎及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等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葡萄胎在中国及亚洲某些地区发病率为2/次妊娠;而在欧洲和北美发病率通常小于1/次妊娠。近年来,亚洲某些国家葡萄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,主要原因可能与经济发展、饮食结构改善以及生育率下降相关。绒毛膜癌(绒癌)的发病率低,由于临床上很多病例缺乏组织病理学证据,发生于葡萄胎后的绒癌与侵蚀性葡萄胎难以区分,故其准确发生率难以估算,为1/~9/次妊娠。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(placentalsitetrophoblastictumor,PSTT)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(epithelioidtrophoblastictumor,ETT)比绒癌更为罕见,其发生率占所有妊娠滋养细胞肿瘤(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,GTN)的2%~3%。GTN属于少见肿瘤,其治疗方案和随访的指导意见缺乏前瞻性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。

目前,国际上有多个GTD诊治的指南[1-5]。本指南旨在制定针对中国该疾病诊断、治疗和随访的策略。

1

GTD的分类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orldHealthOrgani-zation,WHO)年(第5版)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分类标准[6],GTD在组织学上可分为:①葡萄胎,包括完全性葡萄胎、部分性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/转移性葡萄胎。②GTN,包括绒癌、PSTT、ETT和混合性滋养细胞肿瘤。③肿瘤样病变(tumor-likelesions),包括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和胎盘部位结节/斑块。④异常(非葡萄胎)绒毛病变。虽然WHO分类将侵蚀性葡萄胎列为交界性或生物学行为不确定肿瘤,但在临床上仍将其归类于恶性肿瘤,并与绒癌合称为GTN。由于GTN独特的组织学来源及生物学行为,使其成为最早可以通过化疗治愈的实体肿瘤。

2

葡萄胎

葡萄胎是以胚胎发育异常、胎盘绒毛水肿增大伴滋养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异常妊娠。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葡萄胎发生率约为0.81‰(以千次妊娠计算),若以多次妊娠中1次葡萄胎计算,其发生率为1∶[7]。根据肉眼标本及显微镜下所见特点、染色体核型分析、细胞遗传特性及临床表现,可将良性葡萄胎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及部分性葡萄胎两种类型。

2.1 葡萄胎的诊断

2.1.1 临床诊断

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、β-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β-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,β-hCG)明显升高和特征性的超声影像[8]。临床诊断依据如下。

2.1.1.1 临床表现

60%的葡萄胎妊娠存在异常子宫出血。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妊娠剧吐、甲亢、早发型子痫前期和因卵巢黄素化囊肿引起的腹胀。

2.1.1.2 临床检查

葡萄胎临床检查常伴/不伴阴道血迹,子宫异常增大、质软。

2.1.1.3 辅助检查

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及血清β-hCG水平测定。超声检查推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,有助于鉴别葡萄胎、多胎妊娠或胎儿畸形。早孕期超声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如下[9-10]:完全性葡萄胎的超声特征包括孕5~7周的息肉样肿块,孕8周后绒毛组织增厚囊性变及缺乏可识别的孕囊;部分性葡萄胎表现为胎盘增大,回声杂乱。应用这些标准,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5%和20%。此外,回顾性研究提出其他的超声软指标[11],包括胎盘内囊性间隙、胎囊横径与前后径之比1.0∶1.5,增加这些指标后,清宫前完全性葡萄胎及部分性葡萄胎的确诊率可以达到86.4%和41.4%。当超声检查无法确诊时,可行MRI及CT等影像学检查。

2.1.2 组织学诊断

组织学诊断是葡萄胎最重要和最终的诊断依据。葡萄胎每次清宫的刮出物必须全部送组织学检查。完全性葡萄胎组织学特征为绒毛水肿增大,大小不等,多数绒毛可见中央水池;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弥漫增生,在绒毛周围呈环状分布;绒毛间质一般无血管,但可见明显的核碎裂。部分性葡萄胎可见正常绒毛与水肿绒毛混合存在;水肿绒毛轮廓不规则,呈扇贝样,某些增大的绒毛可见中央水池;滋养细胞增生通常为局灶性,可见杂乱的增生滋养细胞簇从绒毛表面向外呈放射状排列;部分滋养细胞陷入绒毛间质内形成包涵体;同时可见胚胎发育的证据,如胚胎组织或胎儿、绒毛间质血管内出现有核红细胞等。

染色体核型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P57Kip2有助于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的鉴别诊断[12]。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,部分性葡萄胎通常为三倍体。P57Kip2的基因是一个父系印记母系表达基因,完全性葡萄胎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呈P57Kip2核染色阴性;而部分性葡萄胎则相反,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呈P57Kip2核染色阳性。

2.2 葡萄胎的临床处理及治疗原则

临床诊断为葡萄胎时,应进一步进行血β-hCG定量测定和胸片或肺CT检查,后者可以排除转移,同时为随访奠定基础。葡萄胎一经临床诊断,应尽快予以B超引导下清宫术[13],不推荐药物流产。

2.2.1 葡萄胎清宫术的术前准备

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:完善术前检查,包括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血生化检查、甲状腺功能、血型、Rh阴性血型患者应准备抗D人免疫球蛋白。合并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心力衰竭者,应积极对症治疗,待病情平稳后予以清宫。此外,应建立静脉通路,配血并保持静脉通路开放。

2.2.2 术中注意事项

①充分扩张宫颈,从小号扩宫棒依次扩张至8号以上,避免宫颈管过紧影响操作,进而减少损伤。术前用物理方法或前列腺素促进宫颈成熟不会增加进展为GTN的风险[14]。②尽量选用大号吸管,以免葡萄胎组织堵塞吸管而影响操作,如遇葡萄胎组织堵塞吸头,可迅速用卵圆钳钳夹,基本吸净后再用刮匙沿宫壁轻刮2~3周。③建议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以上操作。如果术中出血多,可给予缩宫素10U,加至mL葡萄糖/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。缩宫素应在宫口已扩大、开始吸宫后使用,避免因宫口未开时子宫收缩,滋养细胞经挤压后由静脉系统扩散。④由于葡萄胎子宫极软,易发生穿孔,因此建议清宫术在B超引导下进行。目前主张对子宫大小<妊娠12周者,争取1次清净,若高度怀疑葡萄胎组织残留则必须再次清宫。此外,当清宫后临床疑似GTN时,也可进行再次清宫。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[15],这类患者行2次清宫术后有40%可以避免化疗,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。⑤对于Rh阴性血型患者,在清宫术后可预防性应用抗D免疫球蛋白。

2.2.3 术后处理

2.2.3.1 吸宫术后的处理

仔细检查并记录清出物的质量(g)、出血量(mL)、水泡状胎块的直径(cm),观察术后阴道流血情况。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子宫收缩情况,将吸刮出物送病理学检查,有条件者可进行葡萄胎组织亲源性检测。

2.2.3.2 黄素化囊肿的处理

葡萄胎清除后,大多数黄素化囊肿均能自然消退,无需处理。若发生囊肿扭转,需及时手术探查。如术中见卵巢血运尚可,可将各房囊内液穿刺吸出,使囊肿缩小自然复位,无需手术切除卵巢。如血运障碍甚至卵巢已有变色坏死,则应切除患侧卵巢。

2.2.3.3 子宫穿孔的处理

如吸宫开始不久即发现子宫穿孔,应立即停止吸宫操作,同时行腹腔镜或开腹探查,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决定手术方式(如剖宫取胎、子宫修补或切除子宫等)。如在葡萄胎已基本吸净后发生子宫穿孔,则应停止操作,严密观察。如无活动性子宫出血,也无腹腔内出血征象,可等待1~2周后超声复查以决定是否再次清宫;如疑有内出血则应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尽早手术探查。

年的一项Meta分析[16]显示,对于40岁以上、无生育要求的葡萄胎患者,可以直接行子宫切除术来替代吸宫术。但手术有一定难度,要求由有经验的医师完成,术后仍需要密切随访。考虑到子宫切除并不减少远处转移发生的可能性,因此,不建议以此作为葡萄胎吸宫术的首选替代方法。

2.2.4 预防性化疗

大多数葡萄胎可经清宫治愈,但仍有部分病例可发展为GTN。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率约为20%[17],当存在某些高危因素时,恶变率明显上升。血β-hCG1×U/L、子宫体积明显大于停经月份或并发黄素化囊肿(尤其是直径6cm)时,恶变率可高达40%~50%,且随着年龄增加,恶变率也将升高,年龄超过40岁时,恶变率可达37%[18],而超过50岁时,可高达56%。重复性葡萄胎患者,恶变机会也增加3~4倍。对于有恶变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,如果规律随访困难,可以给予预防性化疗。预防性化疗以单药方案为宜,可选用放线菌素D(actinomycinD,Act-D)、甲氨蝶呤(methotrexate,MTX)(表3)。β-hCG恢复正常后,不再需要巩固化疗。

2.2.5 双胎之一合并葡萄胎的管理

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(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smuo.com/zcmbhl/13609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